今天是 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洛浦县2023年6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日期:2023-06-08 17:34  浏览次数:1842 打印

【字体:


20236月8日,洛浦县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心会同气象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交警支队、文旅局,消防救援大队和国网和田供电公司洛浦县分公司等单位对全县6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一、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2023年6月,大部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降水量偏多,沙尘天气偏少1~2天;月内将有3场中弱降水天气过程和2场高温天气过程影响我县。

(一)气温和降水情况:预计6月,平均气温在24.0~25.5℃,较历年同期偏高0.7℃左右;降水量在10~18mm,较历年同期偏多20%左右。

(二)降水过程:6月将有3场中弱降水过程影响我县,分别为:6月2~4日,中弱降水过程,过程气温下降5℃左右;6月19~21日,中弱降水过程;6月27-28日,中度降水过程。

(三)高温天气过程:预计6月份将有2场35℃以上的高温过程影响我县。分别为6月9~15日,23~25日出现大于35℃的高温天气。

(四)沙尘天气趋势预测:预计6月,沙尘天气较历年同期偏少1~2天。

二、主要灾害风险形势预测

(一)发生气象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预计6月份有3场中弱及以上强度的降水过程2场高温天气过程影响我县,需密切关注局地暴雨衍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二)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2023年05月06日至2023年06月02日,和田及周边地区发生了12次2级以上地震,其中Ms2.0-2.9地震10次,Ms3.0-3.9地震2次,最大的地震是5月9日和田县3.1级地震。

本月3级地震皮山县1次,和田县1次,需持续关注震情发展趋势。

(三)局部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根据地区预测6月份,洛浦县阿其克乡随着气温回升,地震频发,融雪型洪水、地震活动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较大,需做好防范应对措施。

(四)存在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的可能性。根据林草局对森林草原火灾形势分析,预计6月份我县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偏高,需要特别重视并警惕。根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份我区大部气温偏高,大风、雷电等极端天气较多,森林草原火险增大。进入林区旅游度假、生产、施工人员和车辆不断增多,野外烧荒、生产、生活用火频繁,人为火源防控难度较大,需重点关注各地林牧区特别是边境林牧区、自然保护区和荒漠次生林等区域。

(五)存在农业病虫草害发生的风险。根据6月份大部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降水量偏多,沙尘天气偏少的气象条件,较有利于病虫害发生。预计整体病虫害中等发生,局部蚜虫、粉虱、叶螨、小菜蛾等偏重发生,细菌性病害在设施蔬菜流行发生的可能性偏大。麦田主要以锈病、白粉病、黑穗病、蚜虫等为主;玉米以地下害虫、蚜虫、叶螨、棉铃虫等为主;棉花以枯黄萎病、蚜虫、棉叶螨、棉蓟马、棉铃虫、粉虱等为主;蔬菜以灰霉病、病毒病、早疫病、枯萎病、白粉病、蚜虫、鳞翅目等为主。

(六)发生洪旱灾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据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第7期),据水文部门统计,2023年5月我地区主要河流来实际来水量3.58亿m3,与历年同期(3.43亿m3)相比偏多4%,与去年同期(4.41亿m3)相比偏少19%。2023年6月,预测主要河流来水量9.51亿m3,与历年同期(8.82亿m3)相比偏多7.8%,与去年同期(11.95亿m3)相比偏少20.5%。由于天气变化的随机性,造成河流来水在数量与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较高,2023年6月上中旬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克里雅河、皮山河、策勒河、尼雅河等主要河流流来水量比历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需要重点做好防汛工作。

三、对策建议

各有关单位要以本次研判结果为依据,加强监测预警,进一步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一)气象灾害防范方面。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加强灾害天气过程跟踪监测,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和灾害风险提示,做到早安排、早准备、早响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大风、暴雨洪涝、冰雹、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等气象灾害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重点监测局地强对流天气,提前做好局地强降水引发的暴雨山洪、暴雨洪涝等次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二)洪旱灾害防范方面。密切关注积雪融雪和天气变化,水情雨情监测预报预警,按照种类齐、配备足、标准高的要求,补充完善防汛抢险物资和备料,做好防汛抢险物料、机械、人员的组织到位,充分做好防范升温融冰雪洪水或混合型洪水的准备工作。统筹做好抗旱应急准备工作,密切监视,监测旱象,优化水资源、水量调度,提前储备防旱抗旱物资,加强抗旱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保障农业生产和城乡饮水安全。

(三)地震灾害防范方面。扎实做好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加强重点地区震情跟踪研判,强化现场应急力量预置和备勤,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做好突发震情应对处置准备。认真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上下联动的宣传合力,提高公众对防震减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四)地质灾害防范方面。加强源头防控,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和主动预防避让等工作,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旅游景区、交通干线、重要设施、资源勘探开发、工程建设活动区及临时作业场地等重点地段的全面排查、监测。盯紧极端天气过程,尤其是短时强降雨、连续降雨和高温天气过程,进一步强化与气象局的沟通、会商与研判,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信息,切实做好因降水、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五)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多媒体宣传方式,全方位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社会森林草原防灭火意识。加大对重点林区、自然保护地以及边境林区等区域的巡查力度,增加对人员活动频繁、山林较集中容易引发火灾区域的巡查次数,加强火源管控力度,严厉打击违规用火行为,严禁火种入山,火源入林。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做好会商研判,针对雷击火易发区域设置警示牌,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雷击火防范应对工作。

(六)农作物防灾减灾方面。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预警,并根据病虫害类别、特性,提供病虫害防治方案,做到有虫必治、有害必防,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有效利用农业防灾减灾项目资金,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采用修剪病枝、喷洒药剂、药物灌根治理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遏制病虫害进一步扩散。重点关注强对流天气,及时做好小麦防倒伏工作,同时做好农机调度,利用降雨间歇及时抢收成熟作物,全力保障夏粮生产安全。

(七)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方面。严格遵守24小时专人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值班负责人和带班领导要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严格落实叫应机制,坚决杜绝联络不畅等现象。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有关制度及文件要求,加强信息报告的主动性,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对于紧急、重要事项或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准确地向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报告,做到急事急报、特事特报、大事快报。


我要纠错
打开手机扫一扫查看
相关信息
 
 
 
 
你的浏览器目前处于缩放状态,页面可能会出现错位现象,建议100%大小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