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首页 » 洛浦概况 » 生态环境 » 正文

洛浦县74岁老人种植大芸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日期:2024-08-21 19:17  浏览次数:3659 打印

【字体:

2014年,来自河南周口鹿邑县74岁的李长体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来到洛浦县农业园区承包了2087亩位于三期园区的沙漠荒地。面对这片荒芜之地,他毅然决然地开始了平整土地、开凿机井的艰辛工作,2015年他尝试种植红枣,可肆虐的风沙使得这一尝试充满挑战。然而,李长体并未因此放弃,经过多次参观学习于2018年决定对种植作物进行转型升级。他将原本种植的2000亩红枣地改种为梭梭、红柳、四翅滨藜等耐旱植物,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大芸特色种植。这一转型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2020年,李长体又新承包了2000亩沙漠荒地,继续种植梭梭、红柳、四翅滨藜。如今,他已经成功种植了4000多亩的耐旱植物,将曾经的沙漠荒地变为了绿意盎然的梭梭、红柳园地,有效治理了土地沙漠化,推动了“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转变。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发展大芸产业,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

李长体说:“这几年梭梭发挥了很好的防沙作用。刚开始干的时候遇到困难我也想过放弃,但又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如果不成功会留下遗憾。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干好,为国家的防沙治沙作贡献,也给自己增加经济效益。”

李长体的种植事业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收和增收,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计算,李长体每年给务工群众发放的劳务费都在100万元以上,艾米热古丽·萨莱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她说:“我今年3月开始在梭梭大芸基地打工,每个月工资3000元。学到了技术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孩子上大学不用为钱发愁了。我打算自己也种植5至10亩的梭梭大芸增加收入。”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与摸索,种植基地不仅有效遏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张,提升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而且李长体的种植技术也愈发成熟,种出的大芸质量大幅提升。每当他遇到困难时,县、乡相关部门都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共同克服各种挑战和困难。对于未来的规划,李长体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说:“洛浦县林草局和农业园区管委会在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我对这里有了感情,今后会继续做好这件事,坚持防沙治沙,扩大种植规模,给老百姓提供更多劳务就业增收的机会。”



我要纠错
 
 
 
 
你的浏览器目前处于缩放状态,页面可能会出现错位现象,建议100%大小显示。